当前位置: 诺九文秘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颐和园的历史典故8篇(完整文档)

| 浏览次数:

颐和园的历史典故庚子那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慈禧还没瞧见洋人的影儿呢,就逃到了西安。王公大臣们一看太后带头儿颠了,也争先恐后,携带金银细软,四散逃命。守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颐和园的历史典故8篇,供大家参考。

颐和园的历史典故8篇

颐和园的历史典故篇1

庚子那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慈禧还没瞧见洋人的影儿呢,就逃到了西安。王公大臣们一看太后带头儿颠了,也争先恐后,携带金银细软,四散逃命。守城的八旗兵军心涣散,群龙无首,和洋人没打几仗,也各想各的法儿去了。

八国联军进了北京,杀人放火抢东西,干尽了缺德事儿。他们闯进颐和园,又抢又烧,把园子弄得乌烟瘴气。

天擦黑儿的时候,一帮洋鬼子窜到了万寿山顶的智慧海。他们一看这智慧海,一个个全愣了:好家伙,世界上竟有这么漂亮的房呐!墙是琉璃的,瓦是琉璃的,整个建筑没用一砖一石,也没有一檩一柁,全是用琉璃攒成的。每块琉璃砖上,还雕刻着一尊佛像,都盘腿打坐,双掌合十,慈眉善目,象活的一样。

鬼子们越看越红眼,就用枪砸开了琉璃佛像。低处的砸完了,又搭起人梯砸高处的。刚才还是好好的佛像,不一会儿就被砸德不是缺腿就是少头。

洋鬼子们正砸得起劲,忽听的嗷嗷儿几声怪叫。鬼子还没弄清发生了什么事儿,有的就被顺风刮来的沙土迷了眼,有的被石头砸破了头。他们吓得撒丫子就颠,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

就在这时,从智慧海后边的松树林里蹿出十几个怪人来,全是黑衣服,短打扮,朱砂涂脸,手拿刀剑,嗷嗷儿叫着冲进鬼子群里。

洋鬼子哪见过这种场面啊,一个个吓得浑身筛糠,两腿发软,尽剩了哭爹喊娘了,哪里还跑得动半步。这十几个人就象猛虎扑羊一样,挥舞刀剑,一顿猛杀猛砍,直杀得鬼子人头滚滚,血流满地,不一会儿,都倒在了智慧海周围。

过了有两个时辰,从死人堆里晃晃悠悠站起一个鬼子来。该着着家伙走运,没受致命伤,刚才是连惊带吓晕过去了,因此就成了落网之鱼。他听听四下没什么动静,就连滚带爬地跑下万寿山,把这事儿报告了洋鬼子头儿。

洋鬼子头儿带着人跑到智慧海一看,立时就傻了眼。他越看越纳闷儿,怎么他们一枪都没放,就老老实实让人家把脑袋切下来了呢?这是什么人干的,这么大本事?他让人找来了看颐和园的老头儿,问他们这是怎么回事。

两个老头儿看了看说,他们这是叫阎王爷拿了去了。这智慧海本是一座佛殿,里边儿供的是地藏王,他是阴曹地府的头儿,谁要是在世上为非作歹,专干坏事,他就派追命无常把谁拿了去,根据罪过的大小,分别押在十八层地狱里。你们今儿个在园子里又烧又抢,还跑到智慧海来砸佛像,阎王爷不拿你们还拿谁去呢!你们再放火抢东西,阎王爷要是再一发火,你们的小命儿就全得留在这儿。

洋鬼子们一听,差点儿全吓晕过去。有的立马就冲智慧海下了跪,一边嘟囔一边画十字儿;有的拔腿就跑,连头都不敢回,生怕让阎王爷勾了魂儿去。转眼功夫,鬼子们屁滚尿流地逃出了颐和园。

砸智慧海的洋鬼子真叫阎王爷拿了去了吗?不是,哪有阎王爷呀!他们是被人杀的。那是一些练过武术的村民,都在颐和园附近住家,他们看洋鬼子在颐和园里边儿烧杀抢掠,实在气愤不过,就假装成鬼神模样,把砸智慧海的洋鬼子送上了西天。

颐和园的历史典故篇2

在颐和园昆明湖东岸有一个被喻为牛郎化身的镇水铜牛,在西岸有一处被喻为织女化身的耕织图,它们隔着昆明湖遥遥相望,这两个景观的来历也缘于牛郎织女的故事。

清乾隆十五年年),初建清漪园(颐和园的前身)时,乾隆皇帝也自比天上的玉皇大帝,并传下御旨,要把御园修成“天上人间”,那佛香阁要建得雄伟华丽,象征着天宫里的凌霄殿,昆明湖要宽阔,好比天河,并在湖(河)的东西两侧修了一个铜牛和一个耕织图。铜牛的身子朝东,头朝西,正好对着织女图,这样一来就更像天河了,天上有织女(耕织图),地上有牛郎(铜牛),遥遥相望。

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三山五园”,颐和园里的耕织图也遭到毁灭性破坏,只留下乾隆皇帝御题的“耕织图”石碑。解放后耕织图被划出了颐和园大墙之外,成为生产与生活混杂的大杂院年底才被颐和园收回,并逐步按照原貌恢复建设,突出了“耕”与“织”的景题寓意。这里景色优美,如仙境一般,已对外开放

颐和园的历史典故篇3

“天地一家春”本是圆明园四十中景的一景,建筑得朴素典雅。一八六O年火烧圆明同时,巳被英、法联军全部烧毁了。奇怪的是在今天颐和园的仁寿殿。乐寿堂等处的消防铜缸上,都刻有“天地一家春”的大印,这些缸都铸于清朝光绪年间,离火烧圆明固已经有几十年了。圆明园四十景,可纪念可追忆的地方太多了,为什么对“天地一家春”念念不忘呢?这里面也有慈核的一段故事。

慈禧进宫时地位被微,开始只封了一个兰贵人,可后来声名越来越显赫,当政四十多年,这些都是从“天地一家眷”开始的。

原来这“天地一家春”是慈禧进宫初期的住所,咸丰皇帝初次看上兰贵人既是在这里。当时,咸丰正带着八大臣在圆明园里闲逛,慈用重金买通了皇帝的跟班太监,有意把皇上往“天地一家春”引,慈禧为了引起皇上的注意和好感,也特意轻装谈抹,倚着雕栏,唱着江南小曲“艳阳天”。由于唱得非常动听。常居深宫的皇帝入了谜,乖乖地落到了兰贵人的美人计。从此,名不见经传的兰贵人就开始了步步高升的日子,懿嫔、懿贵妃,荣华富贵全都有了,在生了太子以后,更是一步登天。咸丰帝死后,她就当上了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天地一家春”是慈禧太后的发样地。

在光绪年间,重娃清筋园时,慈禧本想在园子里再建一座“天地一家春”,并让工部找来了当年的图样。可是当时国力实在太空虚,再也拿不出许多银两丁。可她又忘不了对“天地一冢春”的思念之绪,就心生一计,在匠人们铸造防火缸的时侯,她特意下了一道懿旨,在每个铜缸上都刻上了“天地一家春”的大印,并把它们摆在了自己的住室乐寿堂及勤政的仁寿殿。

颐和园的历史典故篇4

金明时期

北京西北郊原有瓮山,为燕山余脉,山下有湖,称七里澧、大泊湖 、瓮山泊、西湖。金朝贞元元年(1153年)金主完颜亮在此设置金山行宫。元朝定都北京后,为接济漕运用水需要,水利学家郭守敬开辟上游水源,引昌平白浮村神山泉水及沿途流水注入湖中,使水势增大,成为保障宫廷用水和接济漕运的蓄水库。

明朝弘治七年(1494年),明孝宗助圣夫人罗氏在瓮山前建圆静寺,后荒废。此后瓮山周围的园林逐渐增多。明武宗在湖滨修建行宫,称“好山园”,为皇室园林。明武宗、明神宗都曾在此泛舟游乐。明熹宗时,魏忠贤曾将好山园据为己有。

选址造园

清朝乾隆初年,北京西郊海淀一带的园林增多,大量的园林用水使得耗水量与日俱增,当时园林用水除了流量较小的万泉河水系外,多来自玉泉山发源、流入西湖之水,而这也是明代以来通惠河的水源。 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了筹备崇德皇太后(孝圣宪皇后)的60大寿,乾隆帝以治理京西水系为藉口下令拓挖西湖,拦截西山、玉泉山、寿安山来水,并在西湖西边开挖高水湖和养水湖,以此三湖作为蓄水库,保证宫廷园林用水,并为周围农田提供灌溉用水。乾隆帝以汉武帝挖昆明池操练水军的典故将西湖更名为昆明湖,将挖湖土方堆筑於湖北的瓮山,并将瓮山改名为万寿山。

这张“设计图”,是颐和园建造之初的设计图,出自宫廷画师、建筑设计师郎世宁之手,是清代难得的一幅颐和园总体建筑规划布局图。此图对中国早期的皇家建筑设计、研究、地理环境学等各学科有着很重要的史料价值。

鼎盛时期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建成清漪园,耗银480余万两。清漪园内以 中国古代神话中“海上三仙山”的构思,在昆明湖及西侧的两湖内建造三个小岛:南湖岛、团城岛、藻鉴堂岛,以比喻海上三山:蓬莱、方丈、瀛洲。清漪园的总体规划以杭州西湖为蓝本,同时广泛仿建江南园林及山水名胜,如凤凰墩仿太湖、景明楼仿岳阳楼、望蟾阁仿黄鹤楼、后溪湖买卖街仿苏州水街、西所买卖街仿扬州廿四桥等等。园内的主体建筑为大报恩延寿寺,并有一条长达700多米尺的长廊,其建筑与装饰绘画都相当精彩具有艺术价值以及众多游赏建筑。 颐和园万寿山清漪园园中理政及居住性质的建筑极少,乾隆帝游览清漪园均为当日往返,从未在园中居住。

颐和园鼎盛时期,规模宏大,占地面积2.97平方公里(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大约220公顷)。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555古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古树名木1600余株。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

破坏与重建

清朝道光年后,由于国力衰弱,宣布撤三山陈设,清漪园逐渐荒废。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大火烧毁。 1884年至1895年,为慈禧太后退居休养,以光绪帝名义下令重建清漪园。由于经费有限,乃集中财力修复前山建筑群,并在昆明湖四周加筑围墙,改名颐和园,成为离宫。1900年园内建筑及文物遭八国联军破坏,1902年修复。颐和园尽管大体上全面恢复了清漪园的景观,但很多质量上有所下降。许多高层建筑由于经费的关系被迫减矮,尺度也有所缩小。如文昌阁城楼从三层减为两层,乐寿堂从重檐改为单檐,也有加高的建筑,如大戏楼。苏州街被焚毁后再也没有恢复。由于慈禧偏爱苏式彩画,许多房屋亭廊的彩画也由和玺彩画变为苏式彩画,在细节上改变了清漪园的原貌。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洗劫,翌年,慈禧从西安回到北京后,再次动用巨款修复此园。1924年,颐和园辟为对外开放公园。

颐和园的历史典故篇5

风景秀丽的颐和园,吸引着每一位到北京的游客。颐和园中,有一条彩色画廊。这就是名传天下的“长廊”。

长廊,临昆明湖,傍万寿山,蜿蜒曲折。它东起乐寿堂之邀明月,穿过排云门直到万寿山西端的石丈亭,全长七百多米,共二百七十三间。长廊之上,雕梁画栋,一幅幅斑斓的彩画,更使它绚丽的无比风采迷人。这些画有园中牡丹,有池上荷花,有林中飞鸟,有水下游鱼,也有亭台楼榭、湖光山色。但最为引人驻足玩味的却是那一幅幅构图生动、形态逼真的人物故事画。画上说的是什么故事?画中人是谁?这些故事典出何处?

这一切不仅天真幼稚的儿童想知道,求知欲旺盛的青少年要了解,便是颇有阔历的成年人也感兴趣,至于那些远涉大洋前来访问的外国朋友就更想明了其内容了。遗憾的是,极少有人能原原本本地把这些故事都讲出来,更没有一部可供翻检的汇集成册的文字材料。长廊人物画故事,其时间跨越度极大,从远古时代的三皇五帝到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上下绵延五千年,其取材范围颇广。有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古典小说、戏曲、神话、童话、诗词、典故等。其内容有的反映我国勤奋好学淑贤礼让的传统美德、有的记录风云变幻、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既有人民群众抗击侵略,反抗奴役的英雄业绩,又有各族人民友好交往的千古佳话。可以说,这本小册,是一部历史书,一卷风情画,又是一个了解五千年文明文化史的小窗口。

人们在长廊中漫步,是游览是休息,更是一种美的享受。当您离开颐和园的时候。美丽的长廊,动人的故事。还会留在您的印象中,当紧张的一天结束,您闲暇下来翻翻手头这本书,又会给您带来美好的回忆,无尽的乐趣当然这本图文并茂的小册子,还会成为您游览颐和园的一份珍贵的纪念品。

颐和园的历史典故篇6

颐和园里有一座万寿山。在乾隆十六年以前,这万寿山原来叫做“瓮山”。提起瓮山的名字,在北京西郊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在很早很早以前,瓮山一带平地出泉,是一片沼泽水洼,当地的人都以打鱼摸虾、垒砖烧窑、做小买卖为生。除去几家财主以外,老百姓生活很苦,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家家户户为填包肚子四处奔波。 瓮山的半山腰里,有一座又破又小的财神庙,庙里供奉的是财神爷赵公元帅。老人们说:“赵公元帅心善,他要每年四月十五这天显灵,周济一户穷人。”

果然,接连几年,每到四月十五赶庙会时,总有一个穷人发了财:先是扛活的赵老黑挖出一瓮元宝;后是卖豆浆的王瞎子捡了一瓮珍珠。这些事传到有钱人耳朵里,那些财主和大官们可就急红了眼!到四月十五这天,他们也穿起破衣烂衫,腰里系根杂布绳,肩上搭个捎马子,假装穷人,在庙会上晃来晃去,妄想让赵公元帅度化他。

在瓮山西南有一家大财主,叫王有财。他家有一顷水地、两顷旱地,北京城里还有几座买卖铺子。王有财贪心不足,还想发大财,就在四月十五这天,穿上他家长工的一身破衣裳,到瓮山上去赶庙会。他在人群里走过来闯过去,嘴里还不停地嘟囔着:“善心的财神爷度化度化我吧!我家有八十老母,都饿病啦!”他从东走到西,从南念到北,转了六六三十六圈,还是没有遇到那位宽衣大袖、鹤发童颜的财神爷!他累得腰酸腿痛,口干舌燥,没精打采地回家去了。

王有财到家后,喝了两杯茶,倒在炕上就睡着了。他梦见,从瓮山财神庙走出来两个小孩,一胖一瘦,个头一般高,都穿着一身红兜肚,一蹦一跳地往后山走去。那个胖小孩说:“师傅叫咱俩今天晚上,把那一瓮金豆度化给一个最穷的人,咱们快去挖金豆吧!”瘦小孩问:“那个最穷的人是谁?”胖小孩说:“咱师傅访察了一年才找到他。这个人住在山西边,叫大老李;他有个小孩,眉尖上长着一颗痦子。师傅让咱们把金豆埋在他家西屋旮旯儿里。”这两个小孩走到山后一棵松树底下,一锹又一锹,挖出来一个鬼脸青色的小瓮来,细脖大肚子,盛满了光闪闪的金豆。瘦小孩提起小瓮就要走,不小心掰下来一块瓦碴儿,他把瓦片扔在地上,抱起小青瓮就走了。王有财见把金豆拿走了,急得大声喊起来。这一喊,把他自己喊醒了。原来是做了一个梦。

王有财急醒以后,跳下炕就往瓮山跑。他找到那棵松树,果然在树底下发现了一块破瓦片,跟他梦里看见瘦小孩扔的那块一模一样。他捡起来揣在衣袋里,盘算着怎样才能找到大老李,想办法去那瓮金豆。

第二天一大早,王有财来到瓮山西边青龙桥一带,到处转悠。见到小孩就看人家眉尖上有没有痦子。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就垂头丧气地往家走。在青龙桥村西,遇到一个卖切糕,就搭起话来,问:“你贵姓?”卖切糕的说:“我姓李,人家都叫我大老李。”王有财一听说他就是大老李,就别提多高兴了,又接着问:“你家孩子有多大了?”大老李叹了口气说:“不瞒你说,我打了半辈子光棍,四十岁才娶亲,快五十岁了,还没尝过当爹的滋味呢!”

正说到这儿,从街里跑过来一个小孩,喘着粗气喊:“李大叔,我大婶生了个小胖子!”大老李一听,拔腿就往家跑,连切糕车和王有财都忘掉了。等他料理好家里的事,再来推切糕车时,王有财还站在那里帮他看车呢!王有财问:“你大喜啦!孩子长得很富态吧?”大老李笑着说:“长得又胖又壮实,一脸福相啊!喜眉笑眼,眉尖上还有一颗痦子。”王有财想:果然就是他家!连忙奉承说:“这就是喜鹊(雀)登梅(眉)嘛!”

大老李推着切糕车回家去了。王有财跟在他后边认准了家门。

过了几天,王有财提着饽饽匣子和两瓶白酒,到大老李家去贺喜。大老李也留他在家吃饭。以后,两人越混越熟,经常来往。

一次下大雨,大老李家的房子塌了。王有财说:“我家祖坟的几间房归你住,你这房就归我啦!行不行?”大老李说:“那敢情好,我们全家就谢谢您啦!”

大老李前脚搬走,王有财后脚就迈进家门,到西屋墙旮旯去挖金豆。挖来挖去,果然挖出来一个鬼脸青的缺沿小瓮。他从兜里掏出那块瓮片一对,正好对上。他刚一提起瓮盖,就从瓮里钻出几条毒蛇来,紧紧地把他缠住,有咬得他浑身是伤,不久就死了。

后来,大老李有搬回青龙桥,他在重新盖房时,也挖出了一个鬼脸青的小瓮,瓮里盛满了金豆。

因为这一瓮金豆,是从山坡上松树底下挖出来的,这座山就叫做“瓮山”了。

颐和园的历史典故篇7

颐和园的石舫,有两层楼那么高,是整块石头雕成的。它的东边是听邵馆和百丈亭,南面是一大片昆明湖。

当年,西太后为了要庆五十大寿,下令要修万寿园。这事她让贴身太监给筹办。这个贴身太监一见是西太后的差事,就知道要把当年乾隆开辟的万寿山改成万寿园。可是这样一个大工程,去哪里找钱呢?他就和西太后商量。

西太后说:“我军机大臣。”

贴身太监心想,这就怪了,修万寿园是内务府的事,怎么我军机大臣呢?可是老佛爷说了,不找也不行啊,就去了。

军机大臣是谁呢?正是光绪他爹。他原来是一个亲王,因为同治死了没有人继位,就从他家里把个四岁的光绪给选进宫里,继承了玉位。儿子一当皇上,他也就抖起来了,从一个没有实权的亲玉,当上了军机大臣。他为了讨好西太后,一上任,就大修三海,这三海就是前海、中海、后海;还设立海军衙门,总理海军事务。

贴身太监找到他,一说修万寿园的事,他就明白了。他想,这是叫我用海军费修啊,可是动用海军费,总得有个幌子呀,他脑袋一晃,想出一个主意,干脆就说训练海军得了。

于是就打着训练海军的旗号,拨了海军费。西太后知道后,满心地高兴,又给海军费增加一百万两。准许他连海防捐、海关税都可动用。

这工程一修可就大了。整个颐和园修得山上山下,一片辉煌。修完,就挂出一块牌子叫水操学堂,弄了些水师学员,就在昆明湖上折腾开了。

这天,西太后的生日到了。整个颐和园张灯结彩,钟鼓齐鸣,文武百官,都来祝贺,西太后头一个犒赏海军衙门。然后带领百官出去观赏湖光山色。

走到长廊西头,过了听郦馆,穿过百丈亭,一看,这儿有个石头大兵船,上头有石缆石炮,很是威武,就是炮口正对着万寿山。西太后一看就恼了:

“怎么在这儿修了这么个怪物,赶紧给我拆掉!”

“老佛爷息怒。这兵船不能没有。不然这海军费可不好贴身太监正说到这里,军机大臣也凑上来说道。

“启禀老佛爷,这不过是一个门面罢了,请不必介意。”

西太后心里也明白,可就是感觉这个兵船放在这颐和园里太难看,就说:

“把炮拿掉吧。”

大臣们都明白,西太后要的是雕楼画舫,好饮酒作乐。这样就把石炮拆掉,重新修成一座十分豪华壮观的石舫。

西太后这回可乐了。后来,她索性又把水操学堂也给赶出去了,使颐和园变成了皇家的禁园。

颐和园的历史典故篇8

西太后在颐和园内用膳是颇为讲究的,可以说在中外历史上罕见。颐和园专有一座供西太后享用的"“寿膳房”,地处仁寿北殿的后身,大戏楼东侧,共有八个大院,一百多间房子。专门为她烹调饮食的首领太监、厨役、菜役等有一百二十八人之多,比乾隆时期的御膳房多二十余人。膳房下设五局:

一、荤菜局。专做烹、炒、炸、熘、蒸、炖各种山珍海味、鸡、鸭、鱼、肉等荤菜。

二、素菜局。专用豆腐、面筋等素菜做各种炒菜、炸菜、熘菜等。

三、饭局。专做饭、粥、馒头、花卷、烙饼、面条等各种主食。仅每顿要做的粥就有:绿豆粥、小米粥、肉粥、薏米仁粥、大麦粥、大米粥等。

四、点心局。专做早点、午后点心,还有夜宵所有的各种蒸、煮、炸、烙点心。

五、饽食局。专做酥皮饽饽、酥盒子、奶油琪子、小炸食、萨其玛等点心。

西太后膳房的太监、名厨等,不管皇太后到哪里巡幸,都要随驾侍奉。颐和园“寿膳房”的太监、名厨中的有不少是从故宫“西膳房”调来的。关于厨师随驾伺候的事,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位名厨师叫谢二,是一位首领太监的弟弟,因油炸糕做得好,被传入宫中效力。他做的烧麦皮薄如纸,馅美可口,特别受到“老佛爷”赏识。有一次西太后去东陵祭祀,谢二没有随驾,到了东陵西太后要吃烧麦,吃完后感到味道不对,问是什么缘故,手下人说谢二没随驾,是刘大做的,结果一怒之下,打了刘大四十大板,并立即传旨命谢二火速赶到了东陵。

在西太后爱吃的菜品中,有一个菜叫“酿豆芽”。这道菜做起来非常费功夫,必须挑选挺直肥大的豆芽,先用手将头尾掐去,只留中段,再用细铜丝将其挖空,然后再将事先用鸡肉或其它佐料调好的馅塞进去,上锅蒸熟。就这一个菜,十个人做一天也够忙累的。在她爱吃的面食里有一种"小窝头"。其主要原料有栗子粉、小米面、豆粉、糜子面和玉米面,再加桂花、白糖和枣泥,精心做成如同拇指般大小的窝头。寿膳房制作的食品花样繁多,能制点心四百多种,菜品四千样,各种上等高级食品如燕窝、鱼翅、熊掌等应有尽有。

西太后用膳每天有固定时间,一般早膳六点,午膳十二点,晚膳下午六点。另外还有晚点。传膳前,各局将做好的菜食一律装入菜食盒中,放在廊下几案上。盛菜的用具是淡黄色的绘有二龙戏珠的木制膳盒,膳盒底部有一个用锡制成的底座,座内装有热水,外包棉垫,能保温较长时间,一般情况下,西太后在乐寿堂用膳,乐寿堂离寿膳房一百多米,每次进膳前,乐寿堂正厅内临时用几张桌子拼成一张大餐桌。只有当首领太监发出“传膳”时,所有的膳食才能从寿膳房向乐寿堂运送。传膳时,膳房学徒的小太监有几百人之多。当传膳太监传旨开膳时,小太监每人把自己的膳食盒搭在右肩上,管膳太监和首领太监领着这些小太监依次而入,再由内侍太监把菜食放在膳桌上。这时总管太监李莲英用银筷子试尝,他认为安全可靠后才请皇太后用膳。西太后每天的膳食费一百两白银,比乾隆规定的六十两还高。在当时,一百两白银可买大米一万二千斤。按当时一般农民的


推荐访问:颐和园 典故 历史 颐和园的历史典故有哪些 颐和园的历史典故是什么 颐和园的历史典故简介 颐和园的历史典故简短 颐和园的历史和故事 颐和园的历史故事和传说 颐和园有什么典故 颐和园的来历及历史典故 颐和园的历史资料 颐和园的由来故事传说

相关推荐

热门排行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方面存在问题6篇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方面存在问题6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方面存在问题篇1按照中央关于在“不忘初心

高中生军训社会实践成果8篇

高中生军训社会实践成果8篇高中生军训社会实践成果篇1时间飞逝,犹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五天的军训生活要

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3篇

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3篇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篇1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

学校后勤先进工作者颁奖词4篇

学校后勤先进工作者颁奖词4篇学校后勤先进工作者颁奖词篇1新学期、新打算,新思路。我们后勤各岗位通过上

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五个带头”对照检查材料12篇

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五个带头”对照检查材料12篇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五个带头”对照检查材料篇

幼儿园安全先进事迹10篇

幼儿园安全先进事迹10篇幼儿园安全先进事迹篇1生命安全教育培训总结我是神农架林区松柏中心学校的一名语

2023年度主题教育理论学习知识测试及答案【完整版】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完成新时代我们党的历史使命。党的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的历史使命,作出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下面小编在...

领导班子2022年度民主生活会整改措施落实情况3篇

领导班子2022年度民主生活会整改措施落实情况3篇领导班子2022年度民主生活会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篇1

史记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3篇

史记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3篇史记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1自年初陆陆续续的读《史记》,先是听了吕世浩老师的

组织生活会提意见100条9篇

组织生活会提意见100条9篇组织生活会提意见100条篇1根据镇党委安排,我今天来参加我们支部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