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诺九文秘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传统与现代:中国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 浏览次数: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沿传下来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具有层次性、开放性、变化性、可分性与整体性等特征。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包含着两个相互关联的层次:中国传统文化本身的现代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关键词】传统文化;特征;现代化

文化是人类的创造物,文化也是人类与自然界和与人类自身发生关系的产物,因此文化与地球,与自然界就具有极其密切的关系。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从而创造出文化:自然界的发展变化会影响人类的文化态度,不同的文化态度,包括不同的对自然的态度,也会影响自然界的面貌。这样,无论是从空间的角度审视文化,审视文化发生发展的空间位置,还是探讨文化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都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关心人类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是包括地理学在内的一切科学的终极目的。

所谓中国文化,既是一个地理学意义的概念,也是一个具有历史学意义的概念。就前者而言,中国文化是指发生于今天中国版图之内的,或在历史上曾经属于中国版图之内的一切文化现象,文化成就。它的覆盖范围甚至包括受其影响的周边国家和地区,也即所谓“汉文化圈”。就后者而言,中国文化是历经数千年而未有间断的连续统一体,它既包括远古文化和漫长的文明发展史进程中创造出来的文化,也包括不断发展创造出来的新文化。它是历史传统与现实创造的辩证统一。

对整个世界而言,中国文化是一个整体,它甚至可以说是东亚文化的代表。但就中国内部而言,又有不同的区域文化。文化的任何一个方面的分布范围都可以构成文化区,比如语言,宗教,民族,经济,政治,军事,饮食文化区等等。在一个地理单元内可以有不同的语言文化区或宗教文化区,它们的划分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划分标准是不同的,区域界线是经常变动的;区域文化是形成于一定的地理单元之内,是以一定的地域概念为基础的,首先有了一个相对明确的地域范围,然后才有在此范围内形成系统的文化。当然,在这一空间之内形成的有一定特色的文化传统,本身也有助于对该区域空间范围的界定。中国的传统文化及其现代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中国人关切的重大问题。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现代化进程,又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产生,发展和演进的,都必然受到一定的自然环境的制约,或对一定的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因此也必然受到地理学家的关注。

一、中国文化结构与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所谓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沿传下来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从狭义上说,就是指中国独特的思想,道德,风俗,心态,文学艺术体系。它形成于中国历史的早期,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变化,但又始终保持一个基本一致,贯穿始终的文化内核。

文化结构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它的层次性。任何一种文化的基本结构,主要有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三个部分。在这种文化中,这三个部分既是共时地存在的,也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由此可知,文化的物质层次是表层的,这包括人针对自然界的劳动及其物质劳动成果;文化的制度层次是为了适应前者的需要,在前者基础上建立并为保障前者而构建的,它包括亲族,民族等社会制度,政治,经济,法律,军事,教育等制度和风俗习惯,语言等文化制度;文化的精神层次是深层的,是对前两者的主体思考,是对前两者的高度抽象,包括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价值等,共同构成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

文化结构的第二个特征是它的开放性和变化性。尽管文化结构具有稳定性,但又不是绝对封闭的和静止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与各民族文化或异域文化不断交流的过程中成熟起来的,而且其自身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变化,比如原始儒学到了宋代形成理学,是佛学影响的结果,但却变为“新儒学”,到20世纪又在整个世界形势变化的背景下,形成“第三期”儒学。与第一个特征联系起来,这些变化又往往是从器物层面,再到精神层面的,中国近代从鸦片战争开始,直到五四运动的变化过程,就说明了这一点。

文化结构的第三个特征是它的可分性和不可分性的统一。也就是说,文化结构内部的各个部分,比如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部分,同属于一个文化的整体,这是其不可分性。但是,由于各部分之间所处的位置不同,又有相对分离的可能。在文化的变动中,物质文化的变化可能是最快的,但制度文化的变化就可能是较慢的,精神文化的变化又可能更为滞后;同时,物质文化是较容易趋同的,而精神文化是有可能在最大限度上保持其固有特色的。现代中国人的居住和服装形式大都“西化”了,但在观念上和心态上却仍然具有强烈的中国文化特点。

必须指出,尽管不能认为传统文化就是“过去文化”,就是“旧文化”或“死文化”,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文化,但它仍然是一种潜在于社会和人的头脑中,具有生命力,并不断对人的文化创造活动产生影响,发挥作用的东西。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从来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既有一条精神的主线,又有许多不同的、甚至对立的副线,既有主流文化或“大传统”,也有亚文化或“小传统”。而符合这一概括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如下两个特点:

第一,基于农耕文明的民族文化性格。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就是一个农耕民族,在农业生活的要求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性格。这种民族文化性格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首先,求实入世的生活态度。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使人们懂得“几分耕耘,几分收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因此,一方面,中国始终没有陷入过西方式的宗教迷狂中去,没有发展起成熟的出世的思想体系,另一方面,却较重视经验理性,缺少对纯科学的抽象思维的传统。其次,对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认识。由于农事与自然的季节密切相关,因此民间生活中处处表现出对自然节奏的顺应,这一方面使得人们对自然界的利用保持在一种有节制的程度上,反映出对自然规律的顺应,另一方面,也一直存在着“生生不已”的变易观,但这种变易观往往强调淅进,强调在传统内部进行变革,并且影响着中国独特的发展道路。

第二,基于“家园同构”的政治文化模式。所谓“家园同构”是指,家庭与国家具有共同的内部结构。在中国文化中,家是国的基本单位,国是家的延伸和放大,所以“国家”连称。强调“家园同构”是为了维系严格有序的等级结构,而维系这样的等级结构则是为了保证思想、行动上的一致性,维持各级组织的协调性,以及空间上的江山一统。

以上这些方面同时具有精华和糟粕。中国的传统文化利用家庭伦理放射推衍,用以治理国家和社会,较为注重亲情,而鄙视纯粹的利益关系,强化了集体主义和团结一致的精神;严格有序的社会政治秩序,大一统的追求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是爱国主义传统和大同思想的文化渊源之一。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包含着两个相互关联层次:一是中国传统文化本身的现代化,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和创造新文化;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以至世界的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前者涉及中国文化的自身发展问题,后者则涉及文化建设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建设的关系的问题。

实际上,上述这两方面的问题又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几次传统文化的“当代化”过程。中国文化的历次转型和新文化的建构,都是在传统文化本身遇到危机,同时无法应付剧烈变化着的社会现实的时候发生的。它是在对传统文化批判地继承,同时积极借鉴外来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时代的差异和地区的不同,不能一概论之,但对于现代人来说,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立新文化,仍是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今天,我们正处在整个世界连成一体、世界文化不断交融的新形势下,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这里既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也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建设与工业化时代乃至后工业时代的物质文明相适应的精神文明。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既要结合自己的国情,引进一切优秀的、有价值的世界文化遗产,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善于吸收外来的新鲜的文化成分,健全民主与法制,发展市场经济,也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传统文化资源,比如发掘“天人合一”、“万物一体”思想中的合理部分,强化对自然环境的保护,用于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之中,同时坚持人文主义的,对全人类全地球的终极关怀;比如发扬传统文化中的集体主义精神,重视社会和国家利益,避免纯粹的利害关系和个人主义的负面影响,同时节人际关系上保持“和”的追求,坚持重视人伦关系的传统,在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中保持和谐与亲情;比如坚持中国文化传统中所体现出的民族凝聚力和文化向心力,在错综复杂的世界形势下保持中华民族的团结向上、奋发努力的精神,等等。总之,我们正在努力建设的新文化,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扬弃,不仅是在此基础上的新文化的创造,不仅是要使中国文化发扬光大,长期延续,而且是为了解决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避免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许多弊病,使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健康的,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精神文明保证,同时使世界文明在发展中分享中华优秀文化的独特贡献。

以上这些方面同时具有精华和糟粕。中国的传统文化利用家庭伦理放射推衍,用以治理国家和社会,较为注重亲情,而鄙视纯粹的利益关系,强化了集体主义和团结一致的精神;严格有序的社会政治秩序,大一统的追求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是爱国主义传统和大同思想的文化渊源之一。作为我们人类而言,在加深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强化对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的同时,要充分吸取和利用中国文化传统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有价值思想,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让中国文化在整个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简介:陈怀芬(1974—),女,福建漳州人,漳州市华安一中教师。


推荐访问:中国文化 继承 传统 发展

相关推荐

热门排行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方面存在问题6篇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方面存在问题6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方面存在问题篇1按照中央关于在“不忘初心

高中生军训社会实践成果8篇

高中生军训社会实践成果8篇高中生军训社会实践成果篇1时间飞逝,犹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五天的军训生活要

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3篇

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3篇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篇1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

学校后勤先进工作者颁奖词4篇

学校后勤先进工作者颁奖词4篇学校后勤先进工作者颁奖词篇1新学期、新打算,新思路。我们后勤各岗位通过上

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五个带头”对照检查材料12篇

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五个带头”对照检查材料12篇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五个带头”对照检查材料篇

幼儿园安全先进事迹10篇

幼儿园安全先进事迹10篇幼儿园安全先进事迹篇1生命安全教育培训总结我是神农架林区松柏中心学校的一名语

2023年度主题教育理论学习知识测试及答案【完整版】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完成新时代我们党的历史使命。党的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的历史使命,作出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下面小编在...

领导班子2022年度民主生活会整改措施落实情况3篇

领导班子2022年度民主生活会整改措施落实情况3篇领导班子2022年度民主生活会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篇1

史记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3篇

史记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3篇史记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1自年初陆陆续续的读《史记》,先是听了吕世浩老师的

组织生活会提意见100条9篇

组织生活会提意见100条9篇组织生活会提意见100条篇1根据镇党委安排,我今天来参加我们支部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