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诺九文秘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儒学之命运

| 浏览次数:

内容摘要 儒学复兴已成定势。儒学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重大作用,须看清中华民族现状,以明确可能弘扬的旧学说与亟待开启的新境界。当代汉语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在西方文化影响下已有很大变化;经过人民革命,中国社会结构、相应伦理、各项制度已发生根本变化;中华民族的国际交往须遵守共同规则,中国人的社会存在中尚有不合乎这类规则的要求,因此需要儒学创新,从传统中开掘出合乎民族复兴要求的新说。儒学要寻求凝聚中华民族的方案,提供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哲学,建设适合中国人国民性的道德哲学,特别需要从儒学自身资源中开启中国思想从来没有过的法权哲学。

关键词 汉语与思维方式变迁 社会结构变迁 中国人的社会存在 儒学使命 法权哲学

目前,已成国人共识的是中国社会面临着巨大困难,而众多问题之实质是精神危机。同时,儒学复兴已成定势,人们期待儒学为解决精神危机提供支撑。然而,不少儒学者对儒学能够发挥的作用期待过高、对儒学必须适应时代要求着力自身创新的认识不足。就中华民族目前所处历史的、世界的位置而言,需要一个系统性思想。儒学现状能够提供这样的系统思想及其代表吗?本文试图讨论儒学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希望与热心儒学者一起厘清身临的处境,在弘扬儒学传统同时关注革新儒学。

关于中国人思维与语言演变

——从与意义世界相关角度看

意义世界因时代(历史)、民族(文明、国家)而变、而异趣。孟子时代嫂溺援之以手为道德难题,今人见面握手为礼——牵手意义古今异也。西人以拥抱为礼,国人以拥抱为非礼——族异俗殊也。诸意义合而观之,有个世界不依各人好恶而独立且客观地存在,规定吾人行为之价值性质。

现代意义世界之变,主要动因源自西方文化输入。五四运动号称由民主与科学两大新价值促动,实则更强大动力当属权利诉求兴起,其口号为自由,其实践是废去父母所订婚姻。摆脱父母做主加于己的婚姻,直接关系到个人利益,比之民主、科学为国家大事,动力性质当然不同。然而其意义不可小视,乃是力图颠覆孝文化,本质是违抗父母意志、自作主张。而于意义世界,则是颠覆传统道德。2000年来斥为淫奔的男女私订终生,顿获美名曰自由恋爱。反抗父母订亲一举,显露了西方泊来的新原理:人权。这是对个人权利的诉求。

对本文而言,要紧的是从中分辨出思维方式有何变化。为了颠覆“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的传统价值体系,突破口在自由恋爱。为了论证自由恋爱合理,必须引进西方价值之核心——人权,还必须引进西方思想的论证方式——把人权设定为公理而后开展形式逻辑推理。公理是无须论证的,只须宣布出来,由强势群体坚持,进而达到人多势众,遂成不可移易的定论,于是群众运动起焉。五四运动意在传播来自西方的新思想,也即改变意义世界,且由学潮扩大为广泛参与的群众运动,标志着现代化;并开启从公理出发演绎推理论证诉求的改造意义世界路数——此即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时所指“新八股”、“党八股”言必称希腊的新学风(即思维方式)。这种学风内涵实则来自西方的科学精神。

与此同时,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迅疾改变着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随之相应改变。技术强化了以科学之眼光看世界,西方质本论(materialism,旧译唯物主义)深入人心。学者也把中国传统的气本论解读为质本论,把气说为质(matter,又译物质)。这样偷换概念意味着思维方式已经根本改变——中国人不再以气本论或理本论看世界,而代之以质本论或形本论看世界。中国人在思维方式上已经西化——至少主导思想的学者和官员已经西化。

从公理出发演绎推理,清楚、明白,质本论、形本论都是意义世界中居主导地位的关键词,足以衡量思维方式转变之巨。再看语言变化。

论及语言,首先要提醒研究时注意区分说话与书写。不少讨论汉语的论文将说话与书写混为一体。二者当然有密切关联,但不是一回事。一般说来,说话要自由得多,因而更能体现语言之真,而书写易多矫饰成分。五四运动以来改造汉语从书写入手,进而影响说话;文献表现西化较多,而口语保持汉语本色较多。

今日汉语西化程度已经相当高——主要指书写出来的文献展示的部分。汉语西化是在学者们受西语启示下创建汉语语法,并凭借语法在“规范化”口号下推进实施的。汉语西化主要途径有二:一为制定汉语语法并在国民教育中大力推行、在行政文书及科技文献中彻底运用;二为推行汉字拼音化。后者在使用中认识到不可行,虽未宣告但已可认为失败。前者由于实践需要,特别是全球化的需要,还在继续开展中。

无疑,语法学是一门重要的学问。但如果语法学担当了削足适履的任务,就要注意提高自觉性,对自己作一番检讨。句法(syntax)是语法,词法(morphology)也是语法。而汉语的书写与西语作比较,“说话”还有更多的独立性。这是因为汉语单音节词占优势,字符有区分相同发音之不同意义的功能,因而语法学比西语多了一个部分——造字法。造字法不同于词法。汉字隶化遂失造字本意,读者不再能望文知义,于是出了个许慎作《说文》,详叙造字意图。此后识字成为专家之职,民众须死记硬背诸字符之义。尽管如此,语法学家怎可忽视造字本意?处理汉字即如此纠结,若论语音,更是无从谈起。尽管汉语语法困境重重,仍然得到授权强迫义务教育学生背诵其教条,在西化道路上步步前行,以“规范化”名义百般挑剔民众写作与说话,从而渗入思维方式。语文教学成为西化最得力的途径,与自然科学教学结合更加速西化进度。汉语语法既为西化之产物,又为西化之给力者。

词汇及词义尚属西化之表层,但其作用也不可忽视。词汇、词义成为系统,就内涵着思想体系。前述气理解为物质、理理解为形式、道理解为规律,属词义演变;质本论、形本论等词汇与之结合遂构造出中国思想史上前所未有的思想体系;且借科学技术之力普及其影响力。语法带来的则属西化之深层。语法提供了语言之结构,语言与世界观有一体性,语言结构对世界观影响更为深层。

以上所述意在提醒,目前中国人早已走出传统、步入西化道路。如果说,哲学是语言之反思,那么今日汉语已是西化途中的汉语而非传统汉语。

关于中国社会结构及相应伦理之变化

晚清以降,中国社会现代化甚快。中国社会是否有个中世纪是一争点。冯友兰先生认为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为阻止进入中世纪①,语义为中国社会未曾有过中世纪。案中世纪之有无,乃以西方社会发展史中抽象出的模型套用于中国历史产生的问题。冯先生并谓曾国藩开创的由政府推动中国社会近代化乃一不佳道路,语义由民间推动近代化较优,言下之义似乎是中国社会未经中世纪直接进入了现代化。笔者对用西方模式套中国历史颇感犹豫。设若也用模型法,笔者宁把中世纪比之为但丁《神曲》中的炼狱(或译净界)阶段,视为抽象化阶段,是为近代资本主义奠定精神基础的历史时期。

中国历史的哪个阶段可以与之相比拟?宋明新儒学运动可以相当吗?如果把程朱理学看作中国历史的启蒙运动,那么中世纪应当早于宋朝。然而人们多主张晚清才是中国社会的启蒙运动时期。这种观点与半个多世纪以来以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演变评定历史分期的思路关联在一起,不是透过思想演变看社会形态演变。程朱理学是否划归中世纪哲学是个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晚清以来,中国社会的结构迅速变化。这段历史怎样分期,当依以下三方——政府掌管的部分、外国资本掌管的部分、民间资本部分势力的消长情况确定;看三个阶段:晚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本文主要讨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对社会结构的影响。晚清和民国两个阶段解构着传统的中国社会,但不及人民革命对中国社会改变之巨。

人民革命采取了粉碎旧结构、在废墟上创建新结构的方式,学术名称是改造社会。原先农村中保持了2000多年的家族联合体形态,经过土地改革、合作化、人民公社化,改造为党委领导下、以党组织为骨干和纽带的社会结构。原先城市里已经生长的、与新型生产力相配的经济形态,经过对私营工商业的公私合营,归并到没收的前政府产业体系中,建立了统一的经济体系;再经1958年实施户口登记条例取消迁徙自由权,建成了党组织与社会的一体性结构。这一过程是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中极为重要的一步。

价值中立地正视这一历史发展,这是社会现代化;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阶段,现代化还在继续开展中。究竟应当采取怎样的模型分析这个结构形态?这个结构有人视之为中世纪(系一种模型),或称为政教合一(也属模型)。目前还只是初步的探索,然而决不可用“传统社会”、“现代社会”二分的、非模型而又似模型的说法糊弄读者,笔者以为当作更为清晰的哲学、社会学描述。

首先它一改中国社会一盘散沙的传统,整合为高度组织化的大系统,力求把普遍性贯彻到全社会。中国社会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一直面临着一个困难:克服特殊性、实现普遍性。然而,由于国民精神发展缓慢,或曰国民精神抗拒普遍性,天下统一并未带来社会整合。战国、先秦突出的情况是,统一要求普遍性,而此普遍性之实现是专制统治——人治(法家主张的法制)而非法治。孟德斯鸠曰: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有什么样的政府就有什么样的人民。此语既说出国民性与管理体制之相关与一致,又说出国民与政府互动愈益巩固各方特性。秦亡固然因其暴政,更重要原因似在未行封建,故而陈胜揭竿天下响应。刘项之争,刘邦胜在封建。封建是秦汉交替的关键。对本文而言,要探讨的问题是,何以中国社会定会如此?答曰:统一要求普遍性,国民却不接受,于是形成郡县、封建混杂的结构,至顾炎武论断“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绝妙地解释了统治中国社会的最佳思路。

人民革命创建的社会结构,不妨称毛泽东体制,认为这种体制以一个人的权威贯彻全社会普遍性要求是不对的。毛泽东体制有维护普遍性的制度安排:其一是严密的纪律,规定每一个成员必须按照中枢发出的指令行动。其二是日常学习制度。学习是制度要求,本身也形成制度,成为日常学习。贯彻普遍性还有两项制度,一项是每周至少一次的生活会,再一项是定期整风。两者相辅相承,前者日常地、分散于基层组织中实施;后者隔一段时期集中地、有系统地、大规模地开展,意图确保普遍性得以贯彻。

这种结构通常被看作政治性的,这样的解释并不完整,故而不确切。它还是一种社会结构,有着明确的伦理要求。在毛泽东体制下,公民是单位人。在社会上遇到事件,人们就问“你是哪个单位的”,把情况通知单位,由单位派人来接洽。要办理结婚登记,则须具备单位开的介绍信。这意味着公民不是完全责任人,但这种不完全责任是单向的:人们没有完全的决定权,却要为后果负完全责任。它的伦理要求——集体主义,实质上也是整体主义,强调整体高于一切,否则就以小团体主义斥之。如此一级一级地服从上去,最终服从中央。这样的伦理,巧妙地把特殊性纳入整体性要求并引向普遍性,处理中国社会特殊性、普遍性之间的冲突也颇为有效。

中国社会的传统是孝悌乃为人之本(《论语》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现在要求听党的话为本,这在伦理上是根本转变。也即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己及人的路线,转而为以党发布的具有普遍性的命令为出发点。这种伦理通常被解释为政治原则,我们也应看到其中有伦理性——教化功能。毛泽东体制执行着抽象化,引导向普遍性。这样的教化深入人心,其内容已经成为现代中国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中国人目前社会存在之评估

问及经历过“文革”人的感受,多是厌恶和恐惧。现在评判“文革”的历史意义还不是时候,人们普遍接受党中央所定政治大动乱、浩劫的性质。实则“文革”不单是政治运动,用黑格尔术语表述,则是普遍性概念发展,抽象化进程冲刺。“文革”中止、改革开放开始,标志这一波抽象化受挫暂停。

五四运动以来的意义世界变更造就的新价值标准中,以民主与科学为首要。民主进一步具体化,变身为民主政治、市场经济、法治、公民社会四项。按照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观点,只有精神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的形态或曰各种社会制度才会达到相应的结构。这个思想受到马克思、恩格斯高度赞扬,称之为“历史感”,但也严厉批评其唯心主义,认为不是精神决定制度而是社会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精神——史称把唯心主义“颠倒”为唯物主义。而无论谁决定谁,依据已获一致同意的“历史与逻辑的一致”原理,四项制度与人的社会存在必须相互对应。换言之,四项制度能否建立、健康发育的问题,从人的社会存在状况、进度、发展可能性即可判定。

中国人的社会存在发育,尚跟不上人们对民主政治、市场经济、法治、公民社会的诉求。同时,当代文化内涵着深刻的虚伪性:为人们要求的,往往是实际上达不到的。或者说,人们接受西方价值观念,确定为自己的主张,然而自己根本做不到或者从来不打算实施兑现。如接受平等理念,实质上仍然梦想成为人上人;社会等级与礼制深深地嵌于社会结构。这是当代中国最可悲的现实,至少是最可悲的现实之一——把无法实现的泊来理念奉为圭臬,实际施行的却是自身传统。

与四项制度对应的人的社会存在是人格(person),问题也聚集于中国人是否达到了人格性(personality)。目前在法律上已经确认国人为人格,法律文书毫不犹豫地使用法人、自然人等术语。但这些从西方社会取来的术语用于中国人,并未经法哲学论证认可,实属风马牛不相及。中国人在道德上尚未达自律,意志上尚未达自由,在法权上只享有不完全的自由意志,因此中国人在社会存在上远远未达到人格。

那么,中国人是否希望成为人格?目前看不到有此愿望。“存天理、去人欲”是道德上达到自律的途径,但这是一条崎岖难行的灵魂净化之途,国人厌弃之。何以国人易于堕落,放弃诚信,不守规则,无时不刻不在窥伺钻空子机会(老子曰:大道甚夷、而民好径,可见国人自古陋性至今不改)?何以国人习于侵犯他人隐私,强迫他人按自己意志行事,不尊重他人反而要求他人尊重自己,自己参与制定的程序得出不利自己的结果就不遵守奉行?何以商人不明商业道德、价值、精神,奸商遍地,守法商人也依民众容忍极限率意定价而非自觉按固定利润率定价?

这就是当代中国人的社会存在发育状况。

当代前提下儒学之使命与命运

中国人的社会存在发育现状如此,儒学应当怎样阐述、发挥、发展?儒学须担当的使命应有如下四项:一是提供凝聚力;二是建设政治哲学;三是完善道德哲学与道德修养方式,推进国民进至道德主体;四是创建法权哲学,促成国民社会存在进至人格性。同时,儒学面临自身现代化的巨大理论挑战,也面临国人理解、支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曲折与反复——这就是儒学之命运。

1.儒学要寻求凝聚中华民族的方案

人的本性中有寻求信仰的冲动。儒学能否满足民众的信仰需求?儒学向来为圣人学说。圣人是人伦之至,因而是天下共同向往和崇拜的对象。中国社会原先没有一神教传统。然而明朝以来,特别是由太平天国运动、当前的家庭教会所呈现的,一神崇拜正在中华民族中兴起。怎样在理论学说方面应对这种新趋势,是儒学者必须正视的问题。

宗教是文明的一种形态,教会是一种社会组织。宗教永恒伴随人类,有区别的只是表现方式、结构方式。邪教之所以产生和发展,根源在于民众的信仰需求未得到满足。民众对宗教的需要深深植根于人类的本性中,人们对此却缺乏起码的认识。曾经有过孔子还是佛陀的争论。现在何以在全球建孔子学院——打出孔子的旗号?此举告诉人们,孔子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那么,孔子也能够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吗?

2.儒学要提供适合当代中国国情的政治哲学

中国基本国情是地大人多,地大人多则必分块、分层管理;加之地形复杂、方言人文多样,为独立性提供了条件。中国社会结构的等级制,在未来很长时期难以根本改变,当前中国社会各阶层对民主政治的诉求也将持续增长,文化传统中解构普遍性之势甚强,而统一必以封建补充,为封建的统一,即各层、各块相对独立的统一。这种国情,唯儒学有现成学说可供采用、发挥。曾亦、郭晓东精研公羊学,而论及政治哲学,《中庸》阐述的思想可能比《公羊传》更为深远。

远古文献最早系统论述政治哲学的当属《尚书·洪范》。《洪范》全文阐发的是圣王的治国大纲,所列九畴之“五曰建用皇极”,文中提到王道、天子为民父母等思想。这些思想在《中庸》中作了更为全面、充分的发展,圣王概念更为丰富、确定。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烖及其身者也。”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也就是说,称为圣王者,必须既有位,又有德,德、位缺一不可。“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也就是说,君子(各级管理人员)奉行的王道,须反身观己,直观自身文化存在验证、领会王道;在施政过程中,从人民群众的言行中考察自己体验的王道是否准确,以校正之。

《中庸》还通过称颂孔子给出圣王的形象:“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譬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譬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这段颂词揭示圣王无物不容的宽阔胸怀从而与天地参的道理所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亦可称之为最高政治原理。进而言之,“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

儒学者面临的重大使命之一,就是研究促使君子(各级各类领导——包括央企领导)奉行王道的政治哲学。

3.儒学要发扬自身优势建设适合当代中国人国民性的道德哲学

今日道德建设的主要难题,对研究儒学义理的学者而言,在普遍性和纯粹性两个方面。众所周知,国人并非无德,而是重私德不重公德。道德规则全属经验的,而纯粹法则缺位。这就放纵国人不守规则,形成找空子钻的恶习。那么,儒学有否可能提供普遍性、纯粹性的论证,并接续先儒完备的功夫学说及实践积累运用于现代的干部修养?

若论先秦儒学,《中庸》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确实很少言普遍性。北宋张载提出民胞物与,一改旧说,圣人与天地万物同体说兴,遂生儒墨怎样区分之疑问。小程以“理一分殊”诡说之。至阳明,直截了当宣称“夫圣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其视天下之人,无外内远近。凡有血气,皆其昆弟赤子之亲。莫不欲安全而教养之,以遂其万物一体之念”[1 ]。此儒学趋向普遍性之明证。从儒学发挥出普遍性之根据,事有可为,难点在实践:比如干部能否贯彻到修养中?

而最大难点在道德立法能力。换句话说,从儒学传统中能否引申出道德自律?怎样论证每个人都有道德立法能力?既然孟子及先儒主张性本善,道德立法能力应该是个已解决的问题。我们现在要研究的是,先儒阐述过的哪种能力是道德立法能力;而后再使先儒学说与现代社会、现代生活、现代语句相合。牟宗三的研究,集中于智的直觉说做文章,取向不当。智的直觉说用来讲阳明学致良知有观照自身成道德主体意义,适用;然而早于阳明的宋儒,乃至古代儒学,如何解释讲?

依康德哲学,自律即道德立法能力,源自自由意志,因而问题归结为在中国思想资源中寻找关于自由意志的论述。与之相当的概念为“诚”,有两篇重要文献阐释这个概念——《中庸》、《通书》。诚是《中庸》的核心概念。《大学》论诚意,虽还是经验的,已有使意志纯粹的意义。“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内涵人的意志原本是自由之义。诚已被设定为人皆有之的道德能力。”《中庸》曰“反诸身不诚”,反,反观,提出了极为重要的途径。孟子“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把诚推进至道德主体义。主体生成于反观。活动为本;活动观照自身,固执之,遂有主体。诚既是道德活动能力,又升格为道德状态、境界,道德活动观照此状态(境界)遂生成主体,择善而固执之即道德立法。

周敦颐《通书》开篇说:“诚者,圣人之本。”继又言:“诚,五常之本、百行之原也。”朱子论周敦颐《通书》,称“诚即所谓太极也”。康德称自由概念是他整个哲学体系的拱心石,自由意志是全部实践哲学的基石,儒学思想中与之相当的概念舍诚无他,且诚意蕴比自由意志更为深长。周敦颐提出诚心说,比《大学》诚意说更具直探自由意志意味。“盖意志者,心也;诚心者,使意志纯粹也。故而诚心乃敞开自由意志,所达到的是天地境界。”“圣人之道,至公而已矣。或曰‘何谓也?’曰:‘天地,至公而已矣。’”和谐社会、和谐世界须建基于诚。平天下须以诚为基础。中华民族能否有所担当,国内行至公之道,推而广之于全球亦行至公之道,有待儒学努力。

4.儒学要努力于建设法权哲学

在全球化时代,对外关系——无论经济方面、政治方面,还是人员往来,在实践上都有接轨要求。即使不接轨,也须彼此了解。生活实际已经提出了急迫任务:创建法权哲学。儒学能否担当此重任?问题进而转换为,怎样从儒学思想资源中找到构建法权哲学的要素——这个法权哲学必须是在实践中行得通的。

中国传统无论儒、道、佛,皆以去执为宗。佛学详论末那识为心之坚执能力,却意在否定之。庄、老是中国本土思想,足见去执为中国思想家本分。儒家最少去执,也宗去执,论及定则(经)时不忘同时强调权变。然而社会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演变,对普遍性要求越来越强,致有阳明释仁为圣人与天地万物一体,与墨家同调。去执,则财产非我所有,天下公有也。坚执我相,方可推论出个体所有权,私有财产方能成立。坚执一方面支撑普遍性,一方面支持个人在道德上自觉为主体,进而奠基个体权利——从财产私有始。船山曰:“释氏之所谓七识者志也,八识者量也……人之所以异于禽者,唯志而已矣。不守其志不充其量,则人何异于禽哉!而诬之以名曰‘染识’。率兽食人,罪奚辞乎!”[2 ]此言肯定末那识坚执功能,驳佛学去执之非,表明船山对道德主体已有充分自觉;如果经过儒学者学习领会,广泛传播,当能促进国人法权主体成长。

法权主体不同于道德主体。道德主体由反观成之,法权主体仅仅反观不成。法权(权利)必涉及他人。简单模型:两个自由意志相互承认对方对所有物的权利主张,由相互承认生“我的”—“你的”关系。二者观照对方、取坚执态度,遂生“我—你”两主体。双方共观所主张的所有物,坚执之,遂生财产客体。承认他人所有乃是对他人的主张无条件尊重,内涵对他人意志的无条件尊重。观照他人意志之纯粹性、无限性的同时,反观自身(自身即本心,在此指意志)之自由进至明觉,也即观照本心之纯粹性、无限性。“我—你”两主体提升为人格(person)。互相观照是生成法权主体不可缺少之环节。

国人所好四项制度(民主政治、市场经济、法治、公民社会)发育与国人社会存在进至法权主体(即达到人格性personality)相配。按西方社会历史,法权主体之成晚于道德主体很多世纪②。若急于求成,中华民族可试验法权主体与道德主体并进途径。不过此路难通。道德主体可责之君子,庶民听之任之无妨,行为遵守圣人所立法即可。法权主体则不同,须庶民(至少有个不算小的比例)也成方可。法权哲学易建,法权主体难成——立说易,实施则难。搜索前贤文献,关键处乃一“敬”字,其曰:训练庶民敬己、敬人、敬规则。孔子讲君子三畏,庶民已多有存之者。但借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名义放纵欲望,荡之殆尽矣。何时能重见庶民敬畏心?企盼儒学找到道路。

注释:

①冯友兰先生写道:“曾国藩和太平天国的斗争,是中西两种文化、两种宗教的斗争,即有西方宗教斗争中所谓‘圣战’的意义。这是曾国藩和太平天国斗争的历史意义。……神权政治正是西方的缺点。如果洪秀全和太平天国统一了中国,那就要把中国拉回到西方的中世纪。”《新编中国哲学史》(下卷)第418页,人民出版社,1999年2月第1版。

②按黑格尔推算,约15个世纪。见黑格尔所著《法哲学原理》第62节末段。

参考文献:

[1]传习录(第142条).

[2]王船山.思问录·外篇.

编辑 李 梅


推荐访问:儒学 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 命运

相关推荐

热门排行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方面存在问题6篇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方面存在问题6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方面存在问题篇1按照中央关于在“不忘初心

高中生军训社会实践成果8篇

高中生军训社会实践成果8篇高中生军训社会实践成果篇1时间飞逝,犹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五天的军训生活要

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3篇

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3篇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篇1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

学校后勤先进工作者颁奖词4篇

学校后勤先进工作者颁奖词4篇学校后勤先进工作者颁奖词篇1新学期、新打算,新思路。我们后勤各岗位通过上

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五个带头”对照检查材料12篇

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五个带头”对照检查材料12篇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五个带头”对照检查材料篇

幼儿园安全先进事迹10篇

幼儿园安全先进事迹10篇幼儿园安全先进事迹篇1生命安全教育培训总结我是神农架林区松柏中心学校的一名语

2023年度主题教育理论学习知识测试及答案【完整版】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完成新时代我们党的历史使命。党的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的历史使命,作出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下面小编在...

领导班子2022年度民主生活会整改措施落实情况3篇

领导班子2022年度民主生活会整改措施落实情况3篇领导班子2022年度民主生活会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篇1

史记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3篇

史记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3篇史记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1自年初陆陆续续的读《史记》,先是听了吕世浩老师的

组织生活会提意见100条9篇

组织生活会提意见100条9篇组织生活会提意见100条篇1根据镇党委安排,我今天来参加我们支部班子